首页 > 资讯 >

每日资讯:拉卡拉:收单无“优势”POS机市场趋饱和,逆势扩张谁“背锅”?

2023-03-18 19:19:59 金证研

昔时金阶白玉堂。近年来,第三方支付市场被微信、支付宝两大“巨头”垄断,原本“油水有限”的行业,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拉卡拉”)的市场份额遭各方“蚕食”。作为首批获得《支付业务许可证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,拉卡拉深耕线下收单业务,几经波折,走向资本市场。

反观拉卡拉身后,近年来营收、净利润上演“过山车”。收单费率无“优势”,市场份额遭多方“蚕食”。尤其在POS机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,募资逆势扩张,未来这个“锅”谁来“背”?

营收净利上演“过山车” 收单业务毛利率下滑


(相关资料图)

2006年曾试图搭建VIE架构谋求海外上市,但最终折戟。随后2016年又想通过西藏旅游借壳上市,也不幸流产。此番A股闯关成功,无疑让拉卡拉一偿夙愿。

不仅上市一波三折,拉卡拉的营收增速也上演着“过山车”。

2013-2018年,拉卡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.17亿元、9.15亿元、15.88亿元、25.6亿元、27.85亿元、56.79亿元,2014-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48.32%、73.55%、61.17%、8.8%、103.91%。

尤其2017年,营收增长率骤降至8.8%,这主要系拉卡拉剥离增值金融业务所致。2015年拉卡拉增值金融业务收入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.19%,到2016年,增值金融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已升至35.78%。剥离该项业务对拉卡拉来说犹如自断一臂,确实对拉卡拉的营业收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。2018年营收又骤升至103.91%,或与拉卡拉从投放POS机到产生营业收入存在滞后性有关。

2013-2018年,拉卡拉的净利润分别为-1.27亿元、-1.97亿元、1.24亿元、3.26亿元、4.64亿元、6.06亿元,2014-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-55.31%、162.74%、164.16%、42.24%、30.6%。

2013-2014年,拉卡拉深陷亏损的“泥潭”,直至2015年,方才扭亏为盈。2016年,是拉卡拉开始盈利的拐点,有赖于基数较小而获得增长趋势。但2017-2018年,拉卡拉的净利润增速明显下滑。

反观业绩表现平平身后,剥离旗下十家子公司开展的增值金融业务,对拉卡拉的影响也显而易见。

2013-2018年,收单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20.59%、28.94%、59.01%、49.58%、85.15%、89.29%。

除了被剥离的增值金融业务,个人支付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也在逐年下降。2013-2018年,个人支付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3.12%、26.1%、13.32%、5.16%、3.41%、1.9%。

剥离增值金融业务、个人支付业务占比不断萎缩,而收单业务占比逐年增大至89.29%,拉卡拉的主营业务较为单一。

作为拉卡拉的支柱业务,收单业务的毛利率却在逐年下降。2013-2018年,收单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90.29%、69.01%、61.52%、65.47%、55.4%、42.24%。

令人费解的是,拉卡拉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却高于同行平均水平。

2016-2018年,拉卡拉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72.23%、55.4%、44.85%。同行作为上市企业的汇付天下有限公司,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9.8%、29.7%、25.6%;广东合利金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2.62%、36.76%、18.81%;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69.37%、57.06%、21.51%。

基于此差异,拉卡拉招股书解释,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毛利率差异较大主要系各自业务模式有所区别。

尽管拉卡拉主营业务的毛利率高出同行不少,随着第三方支付巨头持续对线下继续渗透,或无法掩盖其毛利率逐年下滑的窘状。

收单费率无“优势” 市场份额遭多方“蚕食”

事实上,自身经营在走“下坡”路,拉卡拉扫码支付费率与同行差距甚少、抢占市场份额凸显“颓势”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。

根据最终消费者支付工具的不同,拉卡拉的收单业务分为刷卡用户收单和扫码用户收单两种。

据拉卡拉特约商户刷卡手续费价格标准公示,刷卡境内借记卡手续费为0.5%,境内贷记卡手续费为0.6%。手续费的支付采用代扣模式,即收单机构先行将手续费扣除后,将交易清算资金净额结算至签约商户指定的账户中。

而拉卡拉部分收单业务,是通过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支付实现。其中,拉卡拉向商户收取的费率,需扣除微信/支付宝端的手续费。

支付宝扫码支付主要为当面付业务,是指商家通过线下扫描买家支付宝中的条码、二维码等方式,将交易资金直接打入卖家的支付宝账户,签约费率为单笔0.6%。而微信扫码支付业务,主要根据商户所处行业的不同,设置了各类目费率,大部分手续费费率为0.6%。

由于支付宝和微信扫码业务大多数的手续费率为0.6%,高于拉卡拉借记卡刷卡费率,且与拉卡拉贷记卡手续费率持平。在上述条件下,拉卡拉在扫码支付上的利润空间并不乐观。

不仅扫码支付费率不高,拉卡拉在市场份额上,前有巨头垄断,后有各大第三方支付公司“逼宫”。

根据第三方机构易观数据显示,在2018年第3季度,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市场份额中,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合计占比77.75%,并称“两大巨头”。剩下的蛋糕,则被各第三方支付公司瓜分,就连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银联商务”),也只占据了9.75%的份额。

假若拉卡拉想要在扫码支付上获得较高的收益,应与商户约定一个高于0.6%的费率,此时商户完全可以转向市场占有率更高的支付宝和微信。上述原因会进一步压缩拉卡拉的盈利空间。

POS机市场趋于饱和 逆势扩张谁“背锅”?

尽管第三方支付有“两大巨头”压着,拉卡拉仍然试图从B端入手,大量布放智能POS机以抢占市场份额。

据招股书,拉卡拉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拉卡拉综合服务平台、智能POS终端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升级完善,及180万台智能POS终端的推广布放。其中,80.89%的投资额共计16.18亿元去购置智能POS终端,分别计划第一年投放50万台,第二年投放60万台,第三年投放70万台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拉卡拉的募投项目需在POS终端数量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进行,但2018年智能POS终端增长率大幅下降的事实不可逆转,募投项目的可行性或面临重重“疑团”。

2016-2018年,拉卡拉智能POS终端账面总数分别为17.32万台、58.11万台、69.66万台,2017-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235.47%、19.87%。

无独有偶,行业龙头银联商务POS机具的数量增长率,也在持续下滑。

根据银联商务历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数据,2013-2017年,银联商务的服务机具数量分别为362.4万台、469.7万台、648.1万台、811.5万台、877.5万台。2014-2017年,分别同比增长29.61%、37.98%、25.21%、8.13%。截至2019年2月底,银联商务的服务机具数量为925.3万台,比2017年增长了5.45%。

除了行业龙头服务机具投放收紧,联网POS机具数量增长率波动下降,高速增长并不具备可持续性。

据央行历年支付体系运行总情况显示,2013-2018年,联网POS机具数量分别为1,063.21万台、1,593.5万台、2,282.1万台、2,453.5万台、3,118.86万台、3,414.82万台,2014-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49.88%、43.21%、7.51%、27.12%、9.49%。

据招股书,该募投项目备案于2016年,而2017年央行统计联网POS机具相对增长数量为665.36万台,仅次于2015年的688.6万台,拉卡拉在当年提出此募投项目是合理的。但至今行业龙头以及整个行业的POS机数量增长放缓,拉卡拉三年投放180万台智能POS终端的募投计划,则显得有些天方夜谭。

从行业历史来看,收单业务似乎已经过了“野蛮生长”的时代。

据艾瑞数据发布的《201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》,2013-2017年,银行卡收单交易规模分别为7.2万亿元、16万亿元、35万亿元、51.4万亿元、70.4万亿元,2014-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122.2%、118.8%、46.9%、37%,可见其增长速度一路放缓。

2013-2017年,线下收单交易规模分别为5.1万亿元、13.1万亿元、30.3万亿元、41.6万亿元、55万亿元,2014-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156.86%、131.3%、37.29%、32.21%,增长率持续下降。

与此同时,根据招股书数据,2013-2018年,拉卡拉的商户数量分别为18万户、117万户、273万户、404万户、1,121万户、1,963万户,而年交易金额在1,000元以上的活跃商户数量分别为14万户、76万户、169万户、260万户、830万户、1,285万户。

2013-2018年,活跃商户占商户比重分别为77.78%、64.96%、61.9%、64.36%、74.04%、65.46%,平均占比68.08%,可见拉卡拉的签约商户数量存在一定的泡沫,那么拉卡拉投放的智能POS终端数量是否也存在一定的水分呢?

无视POS机市场饱和的事实,拉卡拉执意募资扩充产能,未来这个“锅”,应当谁来背?

免责声明:

本机构撰写的报告,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,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、资料、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。在任何情况下,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数据、资料、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,仅供信息分享和参考,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在任何情况下,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任何数据、资料、观点、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,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。本机构撰写的报告,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,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,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。未经我们同意,不得对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、删节和修改,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。

关键词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