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

9月国内光伏硅料产量为7.62万吨 环比增长23% 每日焦点

2023-04-15 21:25:24 金证研

近期市场复杂多变,热点频出但主线仍不明朗,绝望与希望的情绪转换往往只在一瞬。正值三季报披露期,在市场估值的底部区间,不妨“冷眼观市”,减少情绪波动,从复杂的市场中找到扎实的增长机会,回归到产业链底层逻辑上来。在横向上锁定高景气度的产业,纵向上进行全产业链分析,寻找存在供需错配最为突出的受益环节,往往蕴藏着率先走出迷雾的机会。

从已披露的三季报情况来看,光伏作为高景气赛道,硅料龙头业绩喜报频传,产业链整体发展向好。观察近期市场下跌后的反弹,光伏指数的反弹曲线也较为亮眼。9月国内光伏硅料产量为7.62万吨,环比增长近23%。


(资料图)

国内光伏产业从2000年开始起步,历经二十余年发展,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最上游的硅料,是制成单晶硅棒、多晶硅锭的核心原材料;硅料通过打磨切片,处理成为硅片;硅片经过加工得到具备“光能-电能”转化能力的电池片;再经由组件环节把电池片进行串并联、输出封装成光伏面板,应用到光伏发电系统中。

在这条产业链中,近期备受关注的是被称为“黑金”的硅料。硅料的高设备投资导致高资金门槛,但单纯“有钱”也不行,硅料对纯度的要求也非常高,龙头企业要达99%以上,存在比较高的技术壁垒。即使资金和技术到位,但硅料的扩产周期又较长。一面是供给端较慢的上游硅料产能爬坡速度,一面是碳中和引领下飞速增长的下游光伏装机需求,当产能跟不上需求,就会造成硅料阶段性的供不应求,导致“供需错配”发生。组件企业纷纷高价抢硅,手握硅料的企业接过话语权,硅就成为前期光伏产业链中的竞争要点之一。

在各产业链中,并非所有最上游的“米”都如此昂贵。但硅的高提纯要求、长扩产周期、和紧供需格局,塑造了其有如“硅宝”的盈利价值。

其实,从之前的果链、芯片产业链,再到后来新能源车产业链等,都展示了产业链发展中蕴藏的良机。一套以产业链上下游基本面分析为基础、以新要素跟踪为抓手的“产业链投资法”,将其总结为“三找一避”,助力做好寻找产业链投资机会的基础分析。

第一,找对大方向。选择景气度高的行业作为投资大方向。景气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是繁荣程度,可以综合“技术、政策、需求”三个维度来进行锁定。比如在过去十余年间,光伏产业技术不断升级,度电成本下降了85%,接近了传统能源发电的成本,给产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;而在“双碳”政策的驱动下,光伏下游装机需求极速扩张,共同造就了光伏的“尖峰时刻”。

第二,找准小环节。按照“上游、中游、下游”的逻辑对产业链进行拆分、梳理,从“供需关系、利润分配、准入壁垒、受益敏感性”等维度寻找具有空间的投资环节。比如光伏产业链中最上游的硅料,因其市场需求大、门槛壁垒高、扩产周期长的特点,当下游需求扩张的时候,硅料产能扩张滞后,就易产生供需错配的紧俏情况,最终引发上游环节景气度提升。

第三,找好介入点。资本市场从来不缺热门概念,而概念本质上可能只是情绪的集合,集结号吹响的时候一拥而上,人心散去的时候一地鸡毛。概念距离真正的利润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最好的投资时点则可能是在产业链即将释放利润的“前夜”。比如10年前的光伏,当时其高成本导致产业链盈利能力有限,而近几年随着产业技术提升、成本逐步下降、盈利水平不断提高,那些在光伏产业利润释放前介入的投资人,或许都分享到了行业走向繁荣的红包。

第四,规避“泡沫”。如果说第三步是规避了概念炒作的泡沫,那最后一步需要规避估值过高的泡沫。就如理念:只要买的时候不是太贵,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。目前市场对光伏产业链的基本面已达成大致共识,硅料环节新增产能也将开始逐步释放,相关投资进入“明牌化”阶段。此时“出牌”,需要权衡好“成长性”和“估值”的关系,尽量避免在估值中枢较高时买入,以免掉入追高追涨的陷阱。

免责声明:

本机构撰写的报告,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,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、资料、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。在任何情况下,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数据、资料、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,仅供信息分享和参考,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在任何情况下,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任何数据、资料、观点、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,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。本机构撰写的报告,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,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,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。未经我们同意,不得对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、删节和修改,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。

关键词

相关推荐